一群来自香港的亚历山大鹦鹉成为社交平台上的“网红”。它们清晨准时飞抵深圳粤海休闲公园,享用公园的池杉树果子,被网友戏称为“干饭鸟”。它们灵动的身影,为深港高品质自然生态提供了又一个生动注脚。
以深圳为例。尽管深圳面积仅为全国的近五千分之一,但在深圳已发现的鸟种占据了全国已发现鸟种的四分之一。据不完全统计,深圳湾栖息着190余种鸟类,其中还包括卷羽鹈鹕、黑脸琵鹭、小青脚鹬、白肩雕、褐翅鸦鹃、黑嘴鸥等23种珍稀濒危物种,全球近10%黑脸琵鹭在深圳湾过冬。
作为生态环境的严苛“评审官”,鸟类的“用脚投票”是环境最直观的度量衡之一。说到深圳,很多人想到的往往是高楼林立、车水马龙,是国际大都市的现代化气质。如果说这是深圳的A面的话,那么B面,则是一个草木葱茏、生机盎然的“野趣”深圳。
数据表明,目前深圳有野生维管植物2806种,本土陆域野生脊椎动物585种,潮间带生物115种,渔业资源139种,国家重点保护物种109种。很多深圳人未必知道的是,深圳还有以深圳命名的野生物种,其中动物10种,植物7种,一种名为“深圳假脉蕨”的植物,是第一个以“深圳”命名的蕨类植物。
这样的生态图景,与深圳的环境保护自觉有关。为给生物留足生存空间,深圳将50%的市域面积纳入基本生态控制线。2021年出台的《深圳经济特区生态环境保护条例》对建设生态监测网络、开展生态修复成效评估等作出了明确规定,“生物多样性保护”上升到法律的高度。深圳还发布了《鸟类友好城市规划与设计指引(征求意见稿)》,在全国率先为建设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提供适用性解决方案。2022年,深圳在联合国《生物多样性公约》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(COP15)上,获评“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”国际荣誉,并受邀加入国际“自然城市行动平台”。
一群“跨境通勤”的鹦鹉被赋予了符号意义,让人们由此认识到一个摇曳多姿的深圳、生物多样性的深圳。希望这样一则有趣的新闻,能够激活更多人的环保意识,激活自然保护的公众力量,让更多人能够进一步意识到,这么多珍贵的野生物种,是城市的“贵重资产”。(深圳市绿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转摘)
联系人:钟经理
手 机:13728984705
邮 箱:372989553@qq.com
公 司:深圳市绿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
地 址:深圳市龙岗区龙城街道黄阁坑社区佳兆业时代大厦343